相關新聞
- 宗教事務條例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宗教工作 ——《宗教事務條例》修訂答記者問
- 學誠:宗教中國化需重構具中國文化底蘊的宗教教義體系
- 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 學習貫徹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
-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
- 關于2017年繼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通知
- 關于在全國佛教界繼續大力開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倡議書
- 國家宗教事務局關于進一步推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觀工作的通知
- 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國宗教旅游場所燃香活動的意見
- 關于貫徹實施《燃香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等3項國家標準的通知
- 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
- 俞正聲與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迎春座談
- 《人民日報》——王作安: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行動指南
- 王作安:重視宗教文化建設 樹立宗教良好形象
- 關于2017年繼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通知
學誠:宗教中國化需重構具中國文化底蘊的宗教教義體系
學誠:宗教中國化需重構具中國文化底蘊的宗教教義體系
中新社北京9月6日電 (楊程晨 夏守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6日在北京表示,宗教的中國化,需要突破原來的文化背景和教義闡釋體系,重新構建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中國宗教教義體系,建立中國宗教的主體性。
當日,由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主辦的“中華文化與宗教中國化”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五大宗教團體領袖及知名宗教研究學者共議宗教中國化問題。
學誠在發言時表示,全球化時代探討宗教中國化問題,不能局限于宗教自身和中國范圍,而要將宗教置于世界宗教和文化發展的背景中。各大宗教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宗教傳統的固守,無力回答現代人的精神關切問題。面對現代性危機,關鍵在于對宗教本義作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闡釋。
“宗教與本土傳統文化的融合,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必經之途。”學誠說,宗教的本土化,既是對本土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共鳴與融入,也是外來宗教向本土文化的主動敞開和自我更新。
中國宗教如何一邊徹底本土化,一邊面對現代化、全球化問題?學誠認為,傳統宗教需要從一種神圣權威的圣壇上走下來,用一種學習者、服務者的姿態,去主動了解現代文化思潮,體察現代人的精神訴求和信仰需求;同時,需要對自身宗教傳統進行完整審視和深入挖掘。
他具體提出,宗教經典和教義的現代詮釋,宗教制度的探索創新,宗教傳播的創意多元,都是值得嘗試努力的方向。(完)
上一頁: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 學習貫徹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