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事務條例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宗教工作 ——《宗教事務條例》修訂答記者問
- 學誠:宗教中國化需重構具中國文化底蘊的宗教教義體系
- 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 學習貫徹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
-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
- 關于2017年繼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通知
- 關于在全國佛教界繼續大力開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倡議書
- 國家宗教事務局關于進一步推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觀工作的通知
- 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國宗教旅游場所燃香活動的意見
- 關于貫徹實施《燃香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等3項國家標準的通知
- 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
- 俞正聲與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迎春座談
- 《人民日報》——王作安: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行動指南
- 王作安:重視宗教文化建設 樹立宗教良好形象
- 關于2017年繼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通知
中佛協關于遵守戒規、嚴肅道風、加強自身建設的要求
近日,中國佛教協會發布關于遵守戒規、嚴肅道風、加強自身建設的要求: 趙樸初:《中國佛教協會四十年》:
《四分比丘戒本》:
若比丘瞋恚故不喜,打比丘者,波逸提。波逸提,指戒律中規定的比丘所犯輕罪的一種,指所犯罪過若經懺悔則能得滅罪,若不懺悔則墮于惡趣之諸過。
《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1993年10月21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通過,2006年2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修正):
八、打架斗毆、惡口相罵,侵損偷竊常住或私人財物者進行嚴肅批評教育;對侵損偷竊的財物,須照價賠償;情節嚴重,觸犯刑律者,依法處理。
《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中國佛教協會第六屆全國代表會議1993年10月21日通過):
第五條:寺院須安排好僧眾修持,堅持早晚功課,經教學習,修禪念佛,過堂用齋,嚴守戒規,整肅僧儀。僧人務須僧裝,素食,獨身。嚴禁僧尼同住一寺。
第十八條:違犯重戒、不遵寺規、教育不改者,經寺務會議討論決定,予以遷單。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處理。
學誠法師:《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上的報告》:
佛教界信仰淡化、戒律松弛、道風不振等現象依然存在,在某些地區、某些寺院且有發展蔓延的趨勢,侵蝕著佛教的肌體,損害著佛教的形象和聲譽,佛教自身建設尤其是道風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各地寺院應始終堅持早晚課誦、過堂用齋、半月誦戒、冬夏安居等基本宗教生活;發揚六和精神,促進僧團和合,大力開展和諧寺院創建活動;教育引導僧眾在嚴持戒律的基礎上,學修并重,解行一致,不斷提高僧眾的形象威儀、品格氣質、佛學造詣和修證境界。
學誠法師:《在中國佛教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上的報告》:
道風建設是佛教自身建設的根本,是佛教自身建設的永恒主題,關系佛教的興衰成敗和前途命運。沒有道風,佛教將失去存在的意義。面對世俗化的嚴重影響,加強道風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要以戒為師,嚴持戒律,遵守清規,保持寺院清凈莊嚴,維護佛教良好形象。
圣輝法師:《中國佛教協會五十年》:
出家二眾要堅定信仰、以戒為師、勤修三學、嚴肅道風。漢傳佛教僧人要堅持獨身、素食、僧裝,具足威儀,對于違犯戒律、敗壞道風者,應視不同情況,給予收回戒牒、遷單離寺、摒出僧團、撤銷僧籍等處分。
在宗教信仰自由這一必不可缺的外緣具足的情況下,佛教自身建設的好壞是決定佛教興衰存亡的根本內因。自身建設的重點是以戒為師,大力加強建立在具足正信、勤修三學根基上的道風建設;自身建設的關鍵在于培養佛教人才,提高四眾素質。只有這樣,佛教才能保持其健康的機體和活力,延續慧命。弘法利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佛教界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松弛、道風敗壞、結黨營私、追名逐利、奢侈享樂乃至腐化墮落的情況相當嚴重,個別寺院的極少數僧人甚至有違法亂紀、刑事犯罪的行為,這種腐敗邪惡的風氣嚴重侵蝕著我們佛教的機體,極大地損害了我們佛教的形象和聲譽,如果任其發展蔓延,勢必葬送我們的佛教事業。如何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形勢下,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侵襲,保持佛教的清凈莊嚴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從而發揮佛教的優勢,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是當今佛教界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加強信仰建設、道風建設、教制建設,首先是要求寺院僧尼具足正信、勤修三學、遵守戒規、嚴肅道風。在大多數僧尼增強信仰、嚴肅道風的基礎上,對有些信仰淡化,有悖僧律的僧尼,經過學習愿意改正繼續為僧者,應按戒律的規定進行懺悔乃至重新受戒;對確無悔改表現者,必須收回衣缽戒牒,離寺還俗。對僧尼中個別嚴重違犯戒規、道風敗壞、屢教不改的人,必須按戒規的要求收回衣缽成牒,擯出僧團。對僧尼中極個別為非作歹、觸犯刑律的人,由司法機關處理。
上一頁:俞正聲:提高民族宗教工作水平 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