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事務條例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宗教工作 ——《宗教事務條例》修訂答記者問
- 學誠:宗教中國化需重構具中國文化底蘊的宗教教義體系
- 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 學習貫徹新修訂《宗教事務條例》
- 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
- 關于2017年繼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通知
- 關于在全國佛教界繼續大力開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倡議書
- 國家宗教事務局關于進一步推動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觀工作的通知
- 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國宗教旅游場所燃香活動的意見
- 關于貫徹實施《燃香類產品安全通用技術條件》等3項國家標準的通知
- 關于處理涉及佛教寺廟、道教宮觀管理有關問題的意見
- 俞正聲與全國性宗教團體負責人迎春座談
- 《人民日報》——王作安: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行動指南
- 王作安:重視宗教文化建設 樹立宗教良好形象
- 關于2017年繼續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寺院活動的通知
中國佛協呼吁:佛教徒春節遠離燒高香 燒頭香,文明進香
春節臨近,中國佛教協會面向全國佛教界發出文明敬香建倡議書,認真反思當前佛教信仰中燒頭香、燒高香的現象。
文明敬香符合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中國佛教向來有愛國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優良傳統,并且能夠充分發揮促進社會和諧、人民和睦、人心和善中的積極作用。
目前部分信眾熱衷于多燒香,燒頭香、高香、大香,認為這樣更能表達對佛、菩薩的虔誠恭敬,祈求更多福報;部分制香、售香企業和個人以及部分旅游企業和導游為牟取利益,也推波助瀾。這種敬香方式不僅有害空氣、污染環境,破壞文物、影響健康,而且由“香火利益鏈”引起的過度商業化,損害了佛教清凈莊嚴的形象。
燃香禮佛在于通過以恭敬心、清凈心點燃三支香的方式,傳遞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供養和皈依,感通虛空法界,得到十方三寶加持,與法界諸佛、菩薩溝通、交流。焚香之意,在于通過燃香之形,表達舍棄自我、無私奉獻、普香十方之理;觀想燃香,從有形至無形,從有相到無相,進而凈化精神、反觀內心,以至悟證色空不二之理,達到去染成凈、轉凡成圣的境界。
佛教提倡只要“心香一瓣”,即能普熏法界,凡有所愿,皆蒙感應。同時,據《戒德香經》記載,佛弟子阿難欲知世間最殊勝之香,不受風向影響而普熏十方而請示佛陀。佛陀告知,如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三寶、仁慈道德、不犯威儀,則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有風、無風及無勢、順勢的影響,這種戒香乃是最清凈無上者。這說明,佛教崇尚嚴持戒律、廣修善緣的“真香”,而不拘泥于禮佛時使用何種大小、名貴的香具。因此,倡導文明敬香,有利于體會佛教真義,祈福修身,有利于抵御過度商業化、市場化侵蝕佛教,有利于凈化空氣、保護健康,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寺院,營造清凈莊嚴的道場。
禮佛方法眾多,獻花供果、禮拜誦經、靜坐參禪、轉經繞塔等等,均可培植無限福田,不必過于執著、拘泥于形式。到寺院,敬香禮佛,應以清凈自心,和諧自他,學習正法,樹立正信,更好奉獻自我,服務社會為目的。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增長善根。
為此,中國佛協呼吁全國佛教界充分認識到文明敬香的重要性,從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更加廣泛地開展宣傳,使文明敬香,建設生態寺院深入人心。
1、各地佛協要把文明敬香做為重要工作內容,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2、各地寺院,特別是全國重點寺廟和創建和諧寺觀教堂的先進集體,要率先垂范,發揮面向信眾、聯系信眾的優勢,利用講經弘法,制作宣傳品等方式向信眾宣講文明敬香,有條件的寺廟還可制作醒目的標志牌、宣傳欄,以信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以引導。
3、佛教界可利用國家公眾假期和佛教重大節日,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取得實效。
4、各地佛協和寺院還要充分利用網絡、刊物等平臺,擴大宣傳影響面,形成社會風氣。
上一頁:國家宗教事務局2015年工作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