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大家:松年法師
釋松年,俗家姓宋,江蘇省海陵縣人,一九一一年(清宣統三年)出生。宋氏為海陵望族,世代書香,父彭嶺公為邑內名士,工詩善詞,兼精書畫,四十余歲病逝,時松年僅四歲,賴慈母撫育成人。松年六歲啟蒙,八歲開始對書藝發生興趣,由于表現不俗,為江南書家蕭退暗所賞識,收為弟子,加以指導培育,因之藝事大進。
釋松年,俗家姓宋,江蘇省海陵縣人,一九一一年(清宣統三年)出生。宋氏為海陵望族,世代書香,父彭嶺公為邑內名士,工詩善詞,兼精書畫,四十余歲病逝,時松年僅四歲,賴慈母撫育成人。松年六歲啟蒙,八歲開始對書藝發生興趣,由于表現不俗,為江南書家蕭退暗所賞識,收為弟子,加以指導培育,因之藝事大進。
十六歲,依海安縣廣福寺妙一上人剃度出家。他的師公權濟老和尚,是清季光緒年間的武舉人,使他對武術也發生興趣,曾從覺性和尚習拳術。二十歲在寶華山隆昌寺受具戒,之后入焦山佛學院受學,二十四歲畢業后,住蘇州木瀆靈巖山,親近印光大師,修習念佛法門。一九四九年,因避戰亂南下香港,一九五二年抵馬來西亞檳榔嶼,駐錫檳城佛學院,念佛靜修。一九六○年,轉赴新加坡,駐錫般若講堂后進法師寮,與竺摩、興仁二師共住,且與詩書畫三絕的竺摩上人切磋書藝。一九八○年前后接住菩提閣道場,以迄于今。
松老八歲學書,以出身書香世家,故于歷代各體碑帖,應有盡有,長年摹臨,各得其神髓。及至老年,以數十年的功力,已達到心筆相依,意到筆隨的境界,故能揮灑自如,出神入化,國畫大師張大千曾推崇松老的畫法謂:「松年法師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畫。」又謂:「畫家如果畫畫,一定比畫家要畫得好。尤其是松年法師是方外之人,要是他來畫畫,一定比我這個世俗之人,畫得更好。」事實上,松老亦精于畫,而畫名為書名所掩。
松老于書藝,精通甲骨、金文、大篆、小篆,以至隸書,而尤精于狂草。臺灣的故宮博物館,就收藏有松老的妙品墨寶。一九八六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伉儷,訪問日本時的國禮——「福」字「壽」字,即出于松老手筆,用以贈送裕仁天皇及中曾根首相。后來,松年開畫展,李資政(光耀)去參觀,與松老見面,說:“法師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人。”
松老慈悲喜舍,他平常除以書畫結緣化眾外,多次捐出數十幅以至百幅書畫,交由主辦單位義賣,以所得之款由慈善團體推動濟助計劃。新加坡政府當局屢次要頒發榮譽勛章表揚他,松老說:「這些都是出家人分內的事,沒有什么值得表揚的。」一九八五年,他將一百幅精心作品捐給新加坡美術館,繼而將畢生所藏珍貴文物近兩百件,全部捐給新加坡國家博物院。捐完后松老對人說:「終于了卻一樁心事」。
松老今(一九九六年)年高齡八十六歲,身體硬朗,有如蒼勁的古松,日常除念佛修持外,作書不輟。間亦吟詩填詞,茲錄老和尚七律二首,以見一斑:
其一:處處秋風落葉頻,丹青誰為巧傳真,詩情漸比云心薄,玉態無如暗世塵。擾擾勞生終是夢,明明事相各由因,我諳此理能消遣,不敢隨他自損神。
其二:睡扁頭顱枕未移,莊周蝴蝶兩相疑,深心覓句秋生影,片葉敲空響落遲。今日我非前日我,老年思若少年思,人間卻已難容著,只合青山作故知。
菩提松影
上圣下壽松年長老 ,自號拓頭陀,又稱寒月齋主人,一生淡泊名利,寄情書畫,修佛參禪,過著自我放逐的生活,雖無非凡的經歷,生命卻放射出奪目的光芒。 松年長老生于1911年(歲次辛亥)六月初四日寅時,為宋氏子,俗名鐵成,原籍中國江蘇泰州縣城北郊港口。長老常稱自己是海凌人。長老出身書香世家,父親宋彭嶺,工詩詞,精書法,名噪一時,只惜天不遐年,父親在長老四歲那年往生。天幸長老從小天資聰潁,過目不忘,好學不倦。六歲啟蒙,就讀私塾,八歲正式隨師學字,每天筆不離手。長老悟性特高,從殷商到晉唐所有碑帖,只要練上半年,便能寫得和原帖一模一樣了。經過數十年的苦練,終于成為一個學究天人的書法家。
年十六,長老在海安鎮東寺,舍俗出家為沙彌,師父是妙一上人。受戒后他就留在江南求法參學。二十二歲詣南京寶華山隆昌律寺,依德寬大和尚座下圓首具足戒。二十四歲,親近一代高僧印光大師。1932年,長老到常熟興福寺內的法界學院學習,遇上后來成為佛教學者的林子青老師。在同一個時期,鎮江焦山定慧寺也開辦了焦山佛學院,長老也是這個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大陸內戰, 長老避難至香港多年,再到馬來西亞檳城, 最后定居星洲。長老起初在法施林與竺摩、性仁二長老同住,并加入林中為信托,后應菩提閣邀任住持,從此自修化世,未有間斷。長老閑來鉆研詩書字畫、金石雕刻,尤喜廣結人緣,助人為善。
天縱英才,長老在書法藝術方面的輝煌成就,獲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贊譽。長老書法擅寫狂草,氣勢猶如大草驚蛇,又如寒藤掛松,用筆生動,氣勢磅礴。長老也擅寫大篆、小篆、金文、甲骨文,而且還擅寫鐘鼎文、石鼓文,甚至會寫鐵線篆和三弓篆。
長老安住道場攝眾度生之余,不忘社會公益,1984年1月12日舉行“百福書法義展”,以一百幅“福”字,每字一萬新元,為新加坡乒乓總會籌募建會基金,共籌得一百余萬。此外,長老也陸續為我國華文中學教師會、中華藝術學會、華社自助會、雙林寺、海印佛學會等團體、佛寺,籌得數百萬元之巨額。1986年,應當時我國總理李光耀先生之邀,揮毫“福”、“壽”中堂二幅,作為李總理先生伉儷訪日時贈予日本裕仁天皇及中曾根首相之獻禮。日本報刊當時亦予大篇幅介紹長老在書法方面之成就。
1988年4 月以寫在七尺王版宣紙上的“一筆龍”贈國家博物館作永久收藏。12月14日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常凱法師以長老的“壽”贈給主持開光典禮的李光耀總理。1989年7月17-19日為新加坡觀音救苦會籌募建院基金,假中華總商會舉行“松年法師書畫展”捐出105幅書畫作品,籌得二十二萬余元。
1990年8月12日為25周年國慶慈善基金會籌款,捐出一百幅“壽”字,在新加坡大會堂舉行“百壽書法義展”。這項書法義展所籌到的近500萬元義款,過后捐予“李光耀卓越學者講座基金”。此基金時至今日,已經有好多位國際上最有成就的學者受邀前來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學,以提高新加坡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長老當時的捐獻功勞,是不能抹煞的。
1992年9月2日,長老與其他六位書法家響應華文報社集團舉行之“名家義賣書畫展”捐出一套“福祿壽”三幅及“福”“壽”各一,義賣所得捐贈給華社資助金。
1993年10月23日長老將藏畫117幅捐贈給國家博物院,由新聞藝術部長楊榮文準將代表接受,豐富了國家博物院的收藏。
1994年初,長老把個人創作的一百幅書畫作品、收藏的中國陶瓷與青銅器多件捐贈給國家博物院。5月14至29日新加坡美術館主辦“松年法師個人書畫展”,在國家博物院畫廊展出長老51幅書法作品,9幅畫,數件古器及文房用具;包括各種型號的毛筆及刻有名、字和號的印章。
松年長老慟于1997年8 月16日(農歷丁丑年七月十四)辰時,安享舍報,往生極樂。長老世壽87載,僧臘71夏,戒臘66秋。光陰荏苒,轉眼之間松年長老已圓寂10周年,菩提閣眾弟子為紀念恩師的成就與貢獻,謹定于8月26日 (農歷七月十四日), 星期日上午11時舉行“上松下年上人圓寂10周年追思法會”。為法思人,一代大德的嘉言懿行,將永遠讓后人緬懷和追思。